區域認同是構筑精神高地的前提
作者:陳清華 發布時間:2012/8/7 12:11:17 瀏覽量:
【摘要】構筑精神高地,是在傳遞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能否被人家解讀和接受,這是很關鍵的。提煉畢節試驗區精神高地,首要前提是體現區域認同。
【關鍵字】精神高地 區域認同 前提
精神高地猶如一場戰役中的制高點,控制了制高點,就掌握了戰役的主動權和勝利的密碼。一國、一民族、一區域,抑或個人,不能沒有精神高地。精神無形、卻能外塑形象,能聚士氣,內化于心。追求高地,精神世界就會充實,在疲倦中就會振作,在逆境中就會奮起。
經濟可以暫時貧困,精神須臾不能貧困,畢節的落后貧困是客觀存在的,經濟總量人均與占有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歷史的,多因素造成的,其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恩格斯說,落后國家在哲學上能夠演奏第一小提琴。意思是說,落后貧困的地方在意識文化,精神方面可能不是貧窮的,它在精神層面上可以比肩發達地區,甚至超越它。所以,畢節試驗區構筑精神高地是可行的,且意義重大。
欠發達、欠開發是畢節的一張卡片,要改寫這張卡片靠什么?固然經濟發展靠物質要素的投入,但精神要素,精神的力量也至關重要!叭藷o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人有了精神,才能有所作為;一個地區崛起的背后,無不有一種精神的力量在支撐和推動。
去年貴州人創造了貴州速度,畢節人創造了畢節速度,精神的力量功不可沒。作為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經濟落后的畢節,憑借“不甘墊底、奮力爬高”的精神支撐,憑借爭比進位中敢與強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爭,敢跟快的賽的精神狀態,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發展績效。
提出構建畢節試驗區精神高地,是畢節人積極探索自己價值體系的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價值觀念的表達。從理論上看,任何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念都具有特定的主體性。是“誰的”社會存在,就要用“誰的”社會存在和社會實踐來說明。
畢節試驗區精神高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貴州時代精神有著內在的聯系,處在同一價值鏈上,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所倡導的,貴州時代精神所提煉的,都是畢節試驗區精神高地所共享的,此其一。同時,它理應是畢節的,具有畢節人文的,地域的,歷史的特征,此其二。其三,它是試驗區的,應折射試驗區“三大”主題實踐的光輝。
構筑精神高地,其實是在傳遞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能否被人家解讀和接受,能否順應大眾,這是很關鍵的。提煉畢節試驗區精神高地,首要前提是體現區域認同。
區域是公共生活最為重要的概念,是畢節人身份的載體和重要標識。由于地理環境,歷史過程,經濟發展等等的因素,自然會形成該區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心理,提煉出來的畢節試驗區精神高地要顧及到區域認同。
區域認同有歷史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三個維度。
第一,歷史是所有畢節人的共同記憶,在畢節漫長的過程中,發生的諸多公共事件鑄造了其獨有的氣質,如,它曾經是古夜郎國的屬地之一;它是奢香故里;它是紅二六軍團創造的根據地,是川滇黔革命委員會的誕生地;它是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倡導建立的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是上升為國家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策源地;是“同心工程”的發源地,“同心思想”在畢節試驗和探索中萌生。提煉試驗區精神高地,應該是在歷史認同的基礎上,由歷史沉淀而來,而不單是由當下的社會情景所決定,有的可以追溯到久遠的歷史時期。
第二,歷史認同與民族認同往往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民族認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民族團結的紐帶,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民族認同體現了該區域各民族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并不斷發展的文化價值理念以及所遵循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畢節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其精神高地也應該是民族文化價值觀的凝煉和反映。
第三,文化認同是區域認同和民族認同的重要來源,它滲透在人們的血液里,深深鐫刻在傳統的觀念中。離開文化的認同,精神高地便如空中樓閣,虛無縹緲。精神高地只有融入文化精髓中,才能憑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歷久彌新,不斷完善。
追求精神高地必須大眾化,并使之成為社會成員共有、共享。精神高地是對社會文化和一般精神的價值引領,因此,精神高地需要社會成員的高度認同。
社會成員對于自我身份的認同則直接關系到公共生活的質量和形態。精神高地首先是對于公共利益的認識,根據社會契約論,人們是由于期待比個體生活更富足安寧的生活狀態而邁入社會生活的,社會也總是為了實現某種善的價值而構建的,這種善代表了社會整體的利益訴求,雖然這種訴求代表了所有公民的共同期待,但在特殊情境之中,其不一定完全契合某一特殊個體的利益要求。因此,人們需要奉獻精神,只要社會的利益訴求是正義的,那么在一定情境下,人們只有通過必要的付出和奉獻,才能保證公共生活的持續運轉。
當前,隨著社會分工的極度細化,以及社會結構的日益復雜,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幾乎沒有人可以游離于公民體系之外而生存,也沒有人可以離開他人的幫助而實現自我價值,取得社會性的成就,這就催生了社會成員之間互利互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