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統計學在教師量化考核中的應用與探索
作者:徐文華 發布時間:2019/5/14 10:22:32 瀏覽量:
【摘要】運用教育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設置德、能、勤、績等考核項目,積極探索教師評價的路徑和方法,進一步激發教師工作激情,公正客觀的評價教師工作成效。
【關鍵字】教育統計學 教師 評價
別說明的是:學科類別、學科系數的界定主要是根據課前備課和課后輔導、作業批改、小測等工作任務進行區分。學科類別、學科系數的劃定及放大系數“n”,可參照學校慣例及工作實際靈活確定。
2.考勤情況。根據學?记谥贫,對缺曠、遲到、早退、事假等進行扣分,對滿勤進行加分。一般情況下,學校為鼓勵教師自行調劑事假涉及的工作任務,對能自行調劑工作任務的事假和不能自行調劑工作任務的事假執行差別化扣分標準;基于人性化管理的考慮,每月或每學期會允許教師一定節次的自主調課;激勵教師不請假或少請假,對月滿勤或學期滿勤給予一定的加分。
“勤”的量化分=工作量量化分+考勤情況量化分!扒凇绷炕,一般不設上下限。
。ㄋ模翱儭钡牧炕己
“績”的量化考核由教學常規、教學質量2個因素組成。
1.教學常規。根據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考核教師平時工作,目的在于加強過程管理。教學常規量化分=基礎分+加減分(教學常規)。
2.教學質量。以學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成績考核教師教學成效,目的在于強化結果管理。教學質量考核常用指標有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提高率、低分率、標準差、班級總成績等。在這里,我們重點談談用平均分、優秀率和班級總成績量化教學質量的通常做法。
。1)平均分量化考核。平均分是教育統計學中最易理解、最常應用的一種集中量指標。平均分=班級學科成績總分÷應考人數。平均分量化分=(班級學科平均分-同級同科同類別平均分)×n。上多個班級教師的平均分量化分,以所有平均分量化分的平均分計算。
“n”是放大系數,可根據學校實際靈活確定。平均分這個指標反應太靈敏,一般采取設置區間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如:-3≤班級學科平均分-同級同科同類別平均分<0時,平均分量化分計為0分。
。2)優秀率量化考核。優秀率是體現教師培優工作的一個重要指標。優秀率=優秀人數÷應考人數×100%。優秀率量化分=(班級學科優秀率-同級同科同類別優秀率)×n。上多個班級教師的優秀率量化分,以所上班級優秀率量化分的平均分計算。優秀率量化分計算公式,有利于解決試題難度系數變化對量化考核的影響。
“n”是放大系數,一般可確定為100。同樣,也可以用設置區間的方式解決優秀率反映過于靈敏的問題。如:-6%≤班級學科優分率-同級同科同類別優分率<0時,優分率量化分計為0分。
。3)班級總成績量化考核。班級總成績是體現班級任課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考核班級總成績是推動班級任課教師團隊團結協作的一項重要舉措。班級總成績量化分=(班級生均總分-同級同科同類別生均總分)×n。本班所有學科教師均加班級總成績量化分。
“n”是放大系數,可根據學校實際靈活確定。班級總成績是用平均分的這一集中量指標來量化,可采取設置下限的方式,來解決指標反應太靈敏的問題。如:班級總成績量化分<0時,該項以0分計。
三、教師量化考核的幾點反思
。ㄒ唬┙處熈炕己艘獔猿帧耙恍R徊摺
教師量化考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我們要堅持“一校一策”,不能簡單“復制”其他兄弟學校的成功做法。量化考核制度的制定過程中,要充分調查研究,與全體教職工深入溝通,集思廣益,堅持“一校一策”,做到“一校一特”,順應民意,符合實際。
。ǘ┙處熈炕己艘獔猿指母飫撔
探索和建立教師量化考核制度,要敢于改革創新,大膽探索實踐學科差異、試題難度系數變化等困難和問題的解決辦法。既要堅持整體推進,又要做到重點突破,努力走出一條敢為天下先的開拓之路。要把制度運行中發現的問題認真梳理,以利于下一個周期修訂完善制度,使制度更好適應學校發展形勢的變化,教職工思維方式的變化,讓“斤斤計較”的制度“活起來”,成為推動學校不斷發展的精神力量、源頭活水。
。ㄈ┙處熈炕己艘獜娀Y果運用
我們要強化結果運用,量化考核的結果要作為績效工資發放、職稱推評、崗位競聘等關乎教師切身利益的重要依據,用考核的導向催生教師工作的內生動力。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將有利于發揮制度“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效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使得教職工勇挑重擔,營造教職工干事創業的良好工作氛圍。
。ㄋ模┙處熈炕己艘浀闷鸱疵嬉庖姷目简
“橫看成嶺側成峰”。量化考核制度關乎教師切身利益,必須接受教師的百般挑剔,甚至有教師認為“這條不合適,那條不合理”。針對教師的意見和牢騷,學校不能隨波逐流、左右搖擺。在一個執行周期內,對生效的量化考核制度不能隨意改動,要引導教師顧全大局,嚴格執行生效制度。同時,要告訴教師,下一輪修改完善制度時,將會考慮大家的意見,給他們吃上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