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本科大學文科教授及其作為與發展
作者:曾 鐵 發布時間:2019/9/19 17:18:19 瀏覽量:
【摘要】 本科大學是高校的骨干與代表,是永續發展之保障,提高這類大學的質量及其對社會進步的貢獻率,人文社會學科教授是關鍵者。提升畢業生素能,這些教授專業發展、認真授課是訴求與要件;抬升大學知名度,促進社會繁榮,教授精心育人和潛心做有價值的研究、生成高品質學術作品乃要點與內需。文化發展、文化化人和推進科學發展,教授要豐富自己、增加助力;構建綠色、文明、富強的中國,教授應基于教學、科研等傳輸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動能。
【關鍵字】人文社會學科 教授 教學質量 科研水平 畢業生質量
引言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是大學的任務,提高畢業生(學士、碩士、博士)人文素質、基本的科學素養和學習力、執行力、發展力是大學建設、進步的第一要緊之事。時下,全國1200多所民辦、公辦本科院校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是8∶1,畢業生中本科生占比87% [1]。立足新時代,關聯現實和大學、社會發展之需,本文就以文(文學、藝術、美學等)、史、哲為代表的人文學科和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為代表的社會科學學科的教授(以下稱教授)專業進步與職業發展說點粗識。
一、教授的“里子”“面子”和言行膚見
。ㄒ唬┯貌徘閴汛髮I、提攜學生和墊高自己是教授的“圖鑒”
基礎性、專門性知識富足,文化、思想豐潤,立足本職踐行《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7),做有價值的科研工作并有貢獻是教授的要義。有理想、堅守,學習、觀察、思考不止,教學、科研有令行、有禁止;以人文主義為基,做學問自主性強,代表作享譽學界、可傳世是教授之“定義”。教學、學術研究有理性的言論、個性化思考,教學文化信息多、滿溢著文明,學生點贊;研究作品有新知、高論,值得品味甚或是學人的案頭書乃教授本質和“形態”。2018年6月,四川大學、復旦大學等150所高校發布的《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建設高水平大學,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建設一流本科教育,應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加強文、史、哲、經濟學等學科人才培養。達致此目的,教授是主力與關鍵者,特別是一、二級教授和各種“XX學者”。教授是知識、才華的代表,教授的“高度”、名聲源于其勤奮與“厚度”“重量”;致力推展博(文理融合、學科交叉)雅(做人第一、修業第二)教育,[2]并營造文化課堂、智慧課堂,讓學生飽吸中外文化、文明是教授的擔當與主業。正、副教授是社會科學界中堅,思而學、博且專,業務本領強,從事科研冷靜、理智,不夸夸其談,論文、著作據實而論,有原發性內容,有新聲、新態甚至可耀亮本專業,這是教授的底色與內涵。以學生、以學術為本,堅守道德、良知、人性的底線,全面執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教書、科研、生活始終合范是教授的言行準則與基態。
在教學、科研上施展聰明才智,教學、教育潤質賢品效應強,[3]有助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與成就夢想,教授當為、須給力;诮虒W、科研力促改革、開放和綠色發展、社會變革,有關的教授要傳輸正能量;治學有方、守望正義,成為有思想輸出的學問家、思想家和桃李滿天下是教授之人生好狀態!氨薏摺睂W生努力學習、咬定名著不放松,增加學生閱讀高品質書籍任務量;力助學生吸納多元營養、操練多種技能,使之掌握結構性知識,為現實世界做好準備乃教授之職能。學科功底扎實,科研方向及其作品“自定義”,著作等敘述符合學理、常識,有建設性價值或獨一性、思想性強,[4]業內盛贊是教授使自己金貴之基礎與要害。內心強大、不順從市場,與民心心相印,研究課題等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或助動實現高品質生活是教授人生有價值的基點與標識;經綸滿腹,愛教、樂教、善教和教學教化性、成長性內容多是教授職業上位之要件。大學是推進文化繁榮、科學發展的高地與動力源,培育綠色發展需要的各種人才,致力于提高人民幸福指數和推進社會文明是教授當然的行為和豐功偉績。見微知著、指點要津,理性地批評殘存的大躍進式言行和浮躁、浮夸現象,教學、學術作品讓受眾認知充分、全面,有助于文化發展或大家清醒是教授之天職。德行高尚,立足教學、科研助促人的現代化和全域性綠色發展是相關專業教授的學術道路,也是其成為人民學者[5]的基底與實需。
。ǘ┇I力學生、學術、社會進步,使己被需要是教授的價值和生命意義
文化資本雄厚,肩扛社會責任、歷史責任、發展責任,積極參與全員育人、全課程育人、全過程育人是教授的本征與表現。增加學生文理知識、豐富其文化配置,提升學生發現、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使之畢業后能為職業、為事業、為社會發展做貢獻是教授之專業與“特權”。教授是教學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研究型大學的形象大使,精神昂揚、郎朗做人、堅持自我,“委身”教學、科研,教學、專業研究“驚艷”學界乃教授的內在與勛業。禮拜公理、崇尚真理,用知識、文化、智力報效人民、社會,論文、著作有獨立品格且講道理、有道理,富含文化是教授的標準動作與樣態。助推社會全面進步和圓“中國夢”,應讓國民熟悉國情與世界,要使謙虛、戒驕戒躁、奮進成為社會共識與集體自覺。如是,有關的教授應履行公共知識分子之責,借助教學、學術作品從各個角度增加美化城鄉與推進社會發展之力。人格獨立、心有天地,與文明同行,開言不虛發,學術作品內容、思想獨特,條理分明,有益于文化建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