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明日子系列散文選登
——和書一起走過的日子
作者:楊黎明系“黎明讀書會”“黎明寫作學院”創始人 發布時間:2021/4/20 16:38:28 瀏覽量:
人們,每當回憶起童年時,都該有一種對油燈很深的記憶。那時,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之初,國家還不富裕。因此,電力設施缺口非常大。當時大中城市還湊合用得上電,小城市則是時有時無,很難有穩定電源供應。而對于農村來說,電則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大部分農村,幾乎都處于“文明前”的油燈時代。
記得那時候,我們五口之家,也僅有一盞煤油燈。為節省煤油,母親總是把燈芯調得很小很小,僅有黃豆那么點大。每天伸手不見五指之時,父母才陸續收工回來;貋砗,母親點上油燈放在灶頭照明,開始給我們一家人做晚飯。我們兄妹仨則圍在母親身邊跟她分享自己當天在學校的所見所聞。雖然油燈昏暗,但一點兒也不影響我們幾個孩子說笑打鬧的那股勁。嘰嘰喳喳,總是其樂融融。
母親做好了晚飯,又把唯一的一盞油燈放在飯桌中央,再擺上菜和碗筷,開始一家人共進晚餐。吃完飯后,母親得趕緊收拾碗筷,擦干凈飯桌,以供我們兄妹仨做家庭作業。我們三個孩子圍著油燈做作業的同時,母親則借著油燈的一點余光,繼續洗刷灶頭和鍋碗瓢盆,以及切好第二天喂豬用的野菜。等我們作業做完了,母親的家務也差不多忙完了。這時,母親又得借著油燈開始逐個“伺候”我們洗漱。洗漱完畢,再端著油燈,用手給油燈遮躲著風,顫顫巍巍地端到臥室準備睡覺。直到吹滅油燈入睡的那一刻,才算結束了我們一夜的油燈之旅。
上五年級那年,我們村終于拉上了電線。剛開始,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電燈。只有家里經濟狀況稍微好一點的人家才舍得“鳥槍換大炮”改用電燈。我們家兩個房間,一個廚房和一個臥室。父親為省點電費,僅在臥室安裝了一盞十五瓦的電燈。雖然那低功率的燈泡比油燈亮不了多少,但我們還是覺得很滿足,很溫暖,很幸福。因為自那時起,我們再也不用圍著僅有的一盞油燈團團轉了。從此以后,每當母親在廚房做晚飯時,我們三個孩子則在臥室的燈光下追逐打鬧,在兩張床之間蹦來跳去,這為我們的童年生活增加了無限的樂趣。
就在那一年,學校也拉上了電燈。學校為了可以冠冕堂皇地向學生收錢,給老師們增加收入,便要求我們晚上得到學!耙棺x”,也就是上晚自習?蓜倓傆蒙想姷哪菐啄,雖然通了線路,但也經常突然停電,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蓪W校卻不會因為偶爾停電而取消上晚自習,因此為應付停電,每個學生不得不帶一盞煤油燈備用。當然,家庭條件好一點的能用得上蠟燭?晌壹也坏珱]有經濟條件用蠟燭,而且家里連油燈都僅有一盞。由于家里和學校的線路相同,學校停電時家里肯定也停電。因此,也不可能把家里唯一的一盞油燈帶到學校備用。后來,我見有些心靈手巧的同學將墨水瓶蓋挖個小洞,然后裝上自行車上用的氣門芯,再透上粗棉線,瓶內裝上煤油就成了一盞便攜且“精美”的油燈。于是,我就借用他們發明的“專利”,而解決了無燈之急。
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那個村早已成了現代化的別墅村。家家戶戶電燈電話,電線、光纜四通八達,家用電器樣樣齊全。油燈的影子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也不再是那曾讓我們興奮不已的橘黃色白熾燈光,而是亮如白晝的日光燈。曾經在油燈下追逐嬉鬧的孩子,也早已告別了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童年,而進入了煩事交錯的中年。
每到夜晚來臨的時候,我的房間總是亮著功率很大的日光燈,因為我很享受房間里那種亮堂堂的感覺。
作者單位:
文章來源:《烏蒙論壇》2021年第2期 總第149期